「這淚水,不是傷心,而是感動。」一聽聞介紹,知道慈濟遠從臺灣來發見舞金,所有的募款也來自全世界的愛心。老太太感動之餘一再擦淚,一再躬身致謝。(圖:東日本賑災發放團提供)


慈濟東日本賑災發放團,今天(7/16)在岩手縣山田町和大槌町,舉行第一天見舞金的發放工作。早上五點,賑災發放團隊從東橫旅館出發,路途順暢,七點就來到大槌小學。八點才開始發放的現場,已經有幾十位鄉親引頸企盼慈濟人的到來。

獨特的「客氣」 尊重感恩展人文

「謝謝你們,讓我們有機會來到這裡。」在海報導覽區,許麗香才脫口說出第一句話,老太太就頻頻拭淚,長期陪伴她的志工,也在一旁紅著眼眶。

志工馬上緊緊地抱住老太。「這淚水,不是傷心,而是感動。」她說自己原本抱著單純的心來領見舞金,但是一進來就感受到散發出來的氣氛很不一樣,從大家的微笑,感受到這是很特殊的團體。「剛才聽到介紹,才知道慈濟遠從臺灣來,所有的募款也來自全世界的愛心。你們這個團體實在太偉大了!」老太太一再擦淚,一再躬身致謝。

另一位年輕時同樣從事護理工作的74歲阿嬤,今天拄著輪椅,花了兩個多小時才抵達。領取之後,獨自走出門口,揣著剛領到的見舞金,才見證來自台灣的愛,卻又想起無情的海嘯,在瞬間奪走家人的17條生命;一時之間,也教她想起33歲就在戰場上為國捐軀的父親。她說,大自然的威力實在很可怕,比起戰爭的破壞力大過百倍以上。

由於先生生病住在戒護中心,她獨居組合屋。正午臨走前,師姊擔心她餓著肚子,請示陳金
 

在等候區唱〈愛與關懷〉時,74歲的芳賀陽子女士(左一)很賣力的唱著;她表示:「災後四個月,今天第一次發聲唱歌,感覺像是做夢一樣。唱這首歌,讓我的心安穩下來了!感覺今天特別幸福。」(圖:東日本賑災發放團提供)


發師兄後,打算送點心給她。但是她拒絕了:「我餓了的話,路上會自己買東西來填飢」。她再次鞠躬說謝。望著她的略為朐僂的身影,陳金發師兄說,日本人就是這樣客氣,所以我們不勉強。

「日本人的禮數,鞠躬是四十五度。但是發現你對他們鞠躬九十度,一定馬上回九十度。」原來客氣與自尊,就是日本人的獨特文化之一。這也造成慈濟要在日本賑災的難度,就像在石頭縫裡找尋愛的出口。怪不得,陳金發師兄一再交代大家要展現慈濟的軟實力人文,讓他們看見。

一首歌唱出幸福 感受溫柔如家人

「四個多月來,第一次發聲唱歌,我沒想到今天可以唱出歌曲,本來沒有心情唱,今天唱一唱,心都放下來了!我會堅強的活下去!」在等候區唱〈愛與關懷〉時,74歲的芳賀陽子女士很賣力的唱著,半田蓮美師姊見狀,立刻遞上麥克風給她。唱過歌,她開心地告訴我們:「今日,就像做夢一樣。唱這首歌,讓我的心安穩下來了!感覺今天特別幸福。」

地震發生後,曾經連吃一頓飯都不可得,現在芳賀陽子借住親人家,因此,見舞金對她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得知見舞金來自眾人的愛心募款,她說,我一定會好好珍惜,善用它。始終展開笑顏的她繼續表示:「你們的溫柔,就像一家人一樣,我完全感受到了!雖然我年紀大了,但是,以後我很想到臺灣看看你們。」

釋放「驚嚇」 身心調和重展新生

原本就獨居的一位八十多歲老太太大野紗田,在海嘯發生後,屋子全毀,暫住避難所三天後,住進親戚家,六月中旬才搬入組合屋。她說,平常臨時性的販賣車會載送生活用品到組合屋給大家請購,但經常供應不足;不過,在物質生活上,她的適應力還好。

海嘯後,老太太常常擔心地震再來。即使三更半夜感受地面震動,也會驚嚇得爬起來。「每個人都如此,不是只有我。」她知道忘不了同一件事,是很糟的情形。因此一星期裡有兩次,老太太會去到日托中心,在那兒可以遇見很多朋友,彼此訴一訴心情,讓情緒有所抒發。

每年8月,是日本舉行拜祖先的季節,需要供花、供佛,她打算把見舞金運用在這上面。老太太說,要活久一點,才能供佛、才能為祖先供花,她很堅定的表達:我不要輸給海嘯!

見證災民重生力 知足之人得幸福

父母親是企業家的陳薇巧,才22歲。今日一直在發慰問金。「一開始看到他們來領錢,我心裡很難過,後來我從他們自在的表情,反而覺得很感動。」

當問候一聲:你好嗎?受災的日本鄉親自然流露自在的心情,竟然使陳薇巧開始轉念,認為不該覺得他們可憐。

「四口人,只剩三口,他們很老實以告,不多貪財。」薇巧從日本災民身上,看見一種情形--他們不可憐。他們滿足,因為他們不貪;他們滿足,因為世界上有這麼多人在關心他們。

「可憐的人,應該是那些為小事而愛發脾氣,或是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的人;可憐的人,是無法察覺到自己是幸福的人。」親自與災民接觸後,薇巧已經懂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女孩。

 

「許引捷的字典裡,沒有一個「不」字。」鐵漢的陳金發師兄(右一)提起許引捷,頓時感動得紅了眼眶,他表示,自從地震後,只要打電話給他,幾乎隨傳隨到,做事非常盡心力,交付事情給他,很令人放心。(圖:東日本賑災發放團提供)



戒慎虔誠莫輕忽 奇蹟生還願助人

「大槌町是一個有山、有海,很美的一個城市。所以這裡的每個人幾乎都喜歡回到此地。」今年32歲的四戶直紀,今日到大槌小學擔任核對身分的志工,他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表示。

諷刺的是,海嘯發生前,他一直在大槌町「災難對策本部」任職。海嘯發生前,他們部門一直在收集著警報。但是,話鋒一轉,他表示:「坦白說,我當時覺得海嘯不會來。」心裡所想的如是,但是公務上,他仍和同事繼續收集情報中。說時遲那時快,瞬間,海嘯瘋狂襲捲而來。

「當時,留下來商討對策的都是幹部,所以同仁有三十多位被海嘯捲走。」一點點淚光在男兒的眼底打轉。

四戶直紀,也被捲走,隨著一片牆,載浮載沉爬到了一個屋頂上,經過一天一夜,卻奇蹟的被救難隊給救起來。他的生命撿回來了,但是,父親卻被沖走了。從此,永遠失去跟他相依為命的父親。

面臨生命的至痛,他和同事之間卻鮮有談論。似乎都壓抑在心底,而這股難以言喻的悲痛,只能化為一股拼命做事的力量。他說,這可能跟大多數日本人鮮少用語言來表達情緒有關。今日,第一次投入慈濟志工行列為町民服務,他觀察到鄉親都很高興;看見慈濟人對日本人如此付出更是感恩。
 

海嘯後被沖走,又奇蹟的被救難隊給救起來的四戶直紀(左),今日到大槌小學擔任核對身分的志工。(圖:東日本賑災發放團提供)




失去的至親,盧佩玉師姊提醒他,把時間拿來服務他人,就是報恩啊!

「現在的我,從沒有想到自己,總覺得比自己更需要的是『町民』。」今日的他表示,生活不是為自己,而應是為他人、為社會大眾付出更重要。他也表示當政府這段賑災工作告一段落,他將會投入志工的行列。

難捨能捨道業成 少欲知足勤修行

長居日本的許引捷,來自印尼,加入慈濟已經11年。地震後迄今,為做慈濟事,寧可請假,也不放棄參與發放或是煮熱食的機會。

今天,在大槌小學裡,他屬於機動組,只要有需要之處,總是火速去做個位「補位菩薩」,做得歡喜自在,事事無求,他只求災民得安樂。

鐵漢的陳金發師兄提起許引捷,頓時感動得紅了眼眶:「許引捷的字典裡,沒有一個「不」字。擔任防水工打零工的許師兄,自從地震後,只要打電話給他,幾乎隨傳隨到,做事非常盡心力,令我很放心地交付事情給他負責。」

雖然請假就少了薪水,但是,許師兄表示,生活簡單夠用就好。「看看災民,我的生活比他們好,所以更應該多做善事、多付出。」

今天在大槌町共計發放1773戶,來自全球39國家的愛心,不只給了當地鄉親即時的幫助,也是一股重生的力量。

(文:陳怡伶 東日本賑災發放團報導 2011/07/1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16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