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的黃女士近幾年經常牙痛,還伴有嚴重的頭痛、暈眩、耳鳴,發作時她痛得想撞牆,拔掉兩顆牙疼痛依舊,每天靠著止痛藥加咖啡過日子。

     不只如此,她一直有恐慌、失眠、心悸、胃痛等毛病,從X光檢查到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正子造影、腦波,都找不出病因。看遍各科,曾一天掛兩次急診,竟被醫師歸類為精神病患。


     奔走醫院 卻找不到病因


     類似黃女士的病患不少,他們不斷奔走在各大醫院,始終找不到病因,而被診斷精神有問題。大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簡瑞騰為黃女士檢查後發現,她是頸椎椎間盤退化,刺激交感神經,引發全身性症狀,包括牙痛,頭痛、眩暈、耳鳴及半邊臉麻等現象。經椎間盤切除及椎體融合術後,一堆毛病幾乎不藥而癒。


     簡瑞騰說,頸椎退化引起的症狀非常多樣,除常見肩頸酸痛外,還會伴隨牙痛、咬合不正、半邊 臉痛、喉嚨有異物感或吞嚥不適。一部分病人除頭痛、眩暈、耳鳴等交感神經失調症狀外,也會伴隨胸悶、心悸、心律不整、高血壓、甚至類似心絞痛症狀。


     椎間盤切除後 不藥而癒


     簡瑞騰說,頸椎退化刺激到交感神經,引發的症狀繁多且不典型,影像檢查又不明顯,診斷相當棘手。原因常和疲勞、情緒、勞動與姿勢不良有關,如果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當然無法解決問題。


     他提醒,醫師應有「頸椎交感神經失調會引發全身症狀」的觀念,別一聽到病人說手腳麻痛、無力等神經壓迫症狀,就叫病人去看別科,或把病人當成憂鬱症、精神異常。病患就診時,也要詳細的向醫師說明,或由骨科檢查是否有頸椎毛病。


     簡瑞騰表示,頸椎壓迫引起的自律神經失調,通常是以藥物、復健牽引、配掛頸圈、交感神經節阻斷術等保守性治療,如果無明顯療效,可透過手術將退化突出的頸椎椎間盤切除,再進行椎體間融合術,解除患者長年痼疾。


     自律神經失調病患也經常在身心科求診,精神科莊凱迪醫師表示,國外神經醫學研究認為,自律神經不平衡會使腦幹神經物質傳遞出現阻礙,腦部局部血流不足,導致病患出現頭暈症狀。不過,自律神經不平衡所引發的頭痛,病患會感到整個頭悶悶、脹脹、昏昏的,跟內耳不平衡及特定姿勢的天旋地轉不同。


     莊凱迪表示,過去自律神經失調的病患,多需仰賴醫師的問診經驗及評估量表,以抗憂鬱藥物治療,醫界目前引進自律神經檢查,將受測者的心率變異與正常人的資料庫做比對,了解受測者自律神經是否平衡,是交感神經高,還是副交感神經過高,用藥選擇可以更精準,並提高病患的信服度及療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16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