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光蕈。(攝影者:陳柏州)




 

台灣爺蟬。(攝影者:陳柏州)






 







欣賞台灣生態的美,走出家門就看得到。服務於大愛電視台的陳柏州,平時扛攝影機,假日時則拿起相機走遍台灣各角落,嘉義市近郊的黑翅螢、大林鎮旁竹林裡的諸羅樹蛙,還有在大埔鄉首度記錄到台灣特有種「台灣爺蟬」的完整羽化過程。即日起在大林慈濟醫院進行的「攝影師眼中的微觀世界」影像展,集結珍貴的生態影像,期待大家愛地球,從認識自己環境的美好開始。

環境逐遭破壞  物種岌岌可危

保育類的諸羅樹蛙,就在門外的竹林間「滴哩、滴哩」的歡唱著。全世界只在台灣見得到的台灣爺蟬,在曾文水庫畔化身為熱情的「夏日歌手」。如果住在嘉義市,美麗的螢光蕈可以在蘭潭的後山看到。食蟲植物則現身彌陀濕地。只不過,它們都面臨大家開始頭痛的問題,那就是,環境的破壞正一步、一步地威脅著生存的空間。

陳柏州出生於嘉義縣水上鄉,以實際的行動來珍愛大地,他的足跡最遠曾到擁有許多特有物種的蘭嶼。最高則在玉山主峰、花蓮的馬西山留下印記。甚至曾在奇萊山露營兩個月,記錄到珍貴的水鹿生態。

「希望藉著紀錄影像,讓大家知道許多物種的存在,以及環境正面臨的浩劫。」陳柏州說。


生態調查多驚喜  紀錄台灣護大地

從一開始對攝影技術的挑戰,年復一年之後,柏州的願望很小,將拍照的動力轉化成對自然保育的熱情。就讀屏東科技大學植物保護系的他,因為課業到墾丁南仁山做生態調查,生物的多樣性面貌震撼人心,驚覺到野外的多采多姿。也隨著學長開啟了生態紀錄的旅程。「1996年首度在屏科大後山嘗試拍攝螢光蕈,那般美感,真是大自然的驚奇。」

「歷經千辛萬苦發現特有的物種,帶給大家最珍貴的第一手畫面。」生態攝影必須跋山涉水,有時還得靠因緣俱足。陳柏州是台灣紀錄到台灣爺蟬的第一人,完整的羽化過程,曾受到科博館的青睞成為策展的內容。陳柏州說,透過網路認識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彼此分享拍攝的資訊。回到故鄉嘉義進入大愛台擔任攝影,工作之餘也投入荒野保護協會的行列。在台灣,有許多人正努力地為自然生態的保育而奉獻著心力。

「珍貴的物種數量稀少,只要環境稍微變遷,可能就不復見。」只要是為了環境保護的教學需要,陳柏州總是無條件的提供多年來紀錄的珍貴影像。最常借用的就是國小以及荒野保護協會,他說,也許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只要有心,就有機會喚醒更多的人開始重視我們生存的環境、更能為保護大地開始行動。

(文:于劍興 報導:大林慈濟醫院公共傳播室2011/03/3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16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