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者隆那萊特(Ronald Wright)所著《失控的進步:復活節島的最後一棵樹是怎樣倒下的》一書提出警告,若一味追求進步,不顧自然資源過度消耗,總有一天,文明會隨著生態系統崩壞而瓦解。


悲劇的主角是「復活節島」,孤立於太平洋中,方圓千里之內俱是汪洋。最初,全島林木茂密、綠意盎然;後來居民競相雕刻巨大的石像,大量樹木被砍來作為搬運工具,把石像從採石場移到海邊;石像愈多愈大,而樹木愈來愈少。


專家推測,島上的最後一棵樹在十五世紀時被砍倒。失去了林木屏障,地表土壤被風侵蝕,作物難以生長;等到舊木料、獨木舟腐朽殆盡,島上已無可用之材,無法造出能跨海遠航的大船,居民們只能坐困孤島,為爭奪有限的資源相互殺伐。及至十八世紀西方人登陸該島時,只有少數倖存者守著貧瘠的草地,以及八百多尊祖先留下來的石像。


現行的高中「公民與社會」科目,也以這個故事警惕學子:「那些不同狀態的石像,正是復活節島社會消失那一刻的寫照。」


復活節島先民的造像運動,被考古學家斥為「意識的病態」。但現代人以地球的透支、滿足一己欲望的行徑,和大量建造石像的瘋狂島民有何不同?


以小見大。當上萬名復活節島民,以自身的毀滅為歷史作見證時,為數六十五億的地球居民,該有什麼樣的省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16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