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樂觀的人永遠有路可走,悲觀的人永遠無處可去。


這句話,是曾經當選全國十大傑出青年的殘障界名人劉銘的人生格言。半世紀以來,他用這句話鼓舞自己、激勵別人;今後,他要繼續秉持這個理念,率領由肢障、視障、聽語障、脊髓損傷等殘障朋友組成的「混障綜藝團」,送愛到社會各個被漠視的角落,關懷並鼓勵社會邊緣人衝破黑暗、迎向光明。


劉銘說,他討厭悲情,喜歡笑中帶淚。綜藝團取名「混障」,有他一貫自嘲以娛人的風格。綜藝團的演出節目包括歌唱、樂團、默劇、輪標舞和特技等,也都以詼諧的餐廳秀方式呈現,希望觀眾看到他們樂觀開朗的正面態度。


混障一詞,乍聽好像在罵人「混帳」。劉銘解釋說,其實這是「混合各種障別」的簡稱,一般說法稱為「跨障(跨越障別)」。綜藝團成員本身和大部份的人都可以接受這種自我解嘲的幽默,只是有些邀演單位覺得這種稱呼有歧視殘障同胞之嫌,所以綜藝團偶爾需要配合演出地點而變更團名,音同「送愛」的「頌愛」是最常見的替代方案。




輪椅小巨人 劉 銘


「頌愛」也是混障綜藝團幕後支持者─財團法人凌華教育基金會所規畫「愛心工程」的核心宗旨,由這群多才多藝的殘障朋友負責四處巡迴,進行一場又一場的頌愛公益表演。他們關懷的對象,不限於監所受刑人,還包括莘莘學子以及軍隊裡的國軍弟兄。


劉銘說,受刑人通常有一種心理:千錯萬錯,都是境遇不順惹的禍。學者專家的演講,他們往往不會信服,因為「那些人生來條件好,人生一帆風順是應該的」。可是,看到身體有殘缺的人卻能樂觀自信、奮發向上,受刑人深受衝擊之餘又找不到推諉的藉口,就會開始思考:人家是怎麼辦到的?可以說,混障綜藝團是一支「用自身殘缺故事傳達生命正面價值的教育奇兵」。


10幾年前開始,這一群殘障朋友們就經常相約一起到監獄、學校或軍中表演;正式組成綜藝團,是最近5年多的事。現階段,綜藝團成員22名,每年上百場的公益演出和校園巡迴,足跡踏遍海內外,他們所到之處,往往受到大明星般的歡迎與禮遇,也經常上演受刑人感動到不能自己而與表演者抱頭痛哭的情節。


22名團員,每個人背後幾乎都有一篇血淚交織的生命故事。


戲稱自己是「混障一號」的團長劉銘,本身就是重度肢體殘障者,幼時罹患小兒麻痺導致他嚴重駝背、雙手無法舉高、雙腳不良於行,生活起居幾乎全部要仰賴他人協助。他9歲被送進博愛院,一住就是13年。


被天倫之樂放棄的劉銘,有一股絕不自我放棄的堅強意志。一直以來,他以自立自強取代自艾自怨。他最廣為人知的事蹟包括:毛遂自薦進入警廣主持節目,並拿下一座廣播金鐘獎;參加合唱團鍛鍊肺活量,練到連續演講23個小時也不會疲累;規定自己每天至少撰寫2000字以上的文章,累積文字造詣;以及帶領殘障朋友組團出國旅遊,走訪過10幾個國家等。


劉銘經常受邀到處演講,全台48個監獄看守所,他全部走透透。混障綜藝團的演出場合,他是當然主持人兼墊檔歌手,以主持廣播18年所累積的深厚功力,他可以讓觀眾在接連三次大笑之後馬上感動飆淚。有人說,劉銘實際身高只有108公分,但是機智幽默、靈巧文思、加上積極勇敢等特性,讓他在眾人心目中早已突破180公分,成為公認的「輪椅上的小巨人」。


這些年來,劉銘獲獎無數,除了十傑和金鐘獎,還有優良殘障教師金心獎、社會建設獎等。他歷經8年愛情長跑,娶到一位賢惠的太太,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家庭生活十分美滿。他又先後寫下《輪轉人生》、《愛的路上你和我》、《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人生好好》4本書,完成許多連非殘障者都難以完成的夢想。凡事不放棄,凡事有希望,在劉銘身上展現絕佳示範。





















混障的團員中,將近三分之二和劉銘一樣有著重殘的身驅,但他們同樣樂觀積極、發憤向上,得獎猶如家常便飯者大有人在。

劉麗紅兩歲感染小兒麻痺,失去行走的能力,五歲時被陽光曬得火熱的天台地板燙傷,從此躲進自我建構的牢籠,拒絕出門,家裡來了訪客,她頑固地把自己關進房間。直到大二參加一次殘障健行活動,她的鬥志被激發出來,自此年年自我挑戰,健行、潛水、抓蛇繞頸,演講、跳舞、唱歌、主持樣樣來。


走出心牢,劉麗紅愛上陽光,她主持廣播節目、寫書、寫勵志歌曲,又和唱低音的徐銀嬌合組「陽光小雨二重唱」。15年來,這個由2位重度肢障女性所組成的美聲團體唱遍各級學校、社區、育幼院、安養院、醫院安寧病房、監獄…,滋潤無數悲傷的心靈。她們一起入圍金曲最佳演唱獎,劉麗紅個人更屢獲十大傑出青年、全球熱愛生命獎章、廣播金音獎等殊榮。


劉麗紅說,每個人都可能碰到人生的風暴,能夠從中突破重圍,才是真正的勇者。「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我從小小的準備一點一點慢慢累積,磨亮自己身上兩把寶劍,我的寶劍就是一對拐杖。…寶劍隨時可以變成翅膀,讓我成為天使,到各地去做更多分享。」


一般人總以為,跳舞是好手好腳人的專利。偏偏,混障綜藝團裡臥虎藏龍,舞藝出眾者比比皆是,甚至出了一位「輪標天后」林秀霞。


林秀霞也是小兒麻痺症受害者,從小無法像一般人一樣快走、跑步。可是她開朗上進,熱愛戶外活動,不但旅行過全球20幾個國家,還靠著輪標舞為自己、為國家爭光。2002年,她分別在日本、新加坡拿下3座世界盃輪椅國際標準舞冠軍獎盃;2007年,又在荷蘭舉行的雙人輪標舞公開賽中寫下第三名佳績。國內舉辦的大小比賽,她更是常勝軍。3年前,她和劉麗紅一起學跳中東肚皮舞,成為國內唯一身障肚皮舞表演隊伍。由於屁股坐輪椅、雙腳不能動,她們必須靠借位的方式,用手和腰力扭動身體,辛苦的程度,堪稱挑戰身障極限。


渾身運動細胞的林秀霞也是一名游泳健將。從2003年開始,她年年橫渡日月潭,游遍石門水庫、綠島、萬里、碧潭、基隆外木山、金門料羅灣等開放水域,她還是國內第一位拿到國際潛水證照的女性身障者。騎單車,難不倒她,從台北市政府到桃園小巨蛋,全程45公里路程,她在一隻腳不能使力的狀態下順利完成。


混障綜藝團裡,另有一個知名度頗高的「三手三腳」舞團,由失去左腳的林睦卿和缺了左手的王蜀蕎組成。


林睦卿從小立志當喜劇演員,16歲被診斷出罹患骨癌,截肢之後度過一段自怨自艾的日子,後來她體會到,哭,無濟於事,於是毅然決然抹去眼淚,用歡笑面對人生。「只要還能笑,就會有希望。」她努力運動、主動接觸人群。她唱歌、跳舞、主持電視節目、游泳、攀岩、溯溪、玩拖曳傘…,凡事年輕女孩想做的事,她一樣也不錯過。


笑起來有著一對大酒窩的林睦卿說:「不完美也是一種美,逆境是危機也是轉機。」她的故事被拍成紀錄片「非常瑪琪朵三部曲之二─單腳舞者」、「十二.五公分的禮物」,也寫成勵志圖書《在逆境中尋找勇氣─單腳舞動人生》。她的奮鬥故事,對許多人產生莫大的鼓勵作用。


9歲時被市場絞肉機碾碎左手腕的王蜀蕎,則花了10年才走過身心靈的低潮。林睦卿喜歡拿掉義肢,秀出僅剩約12.5公分的左腿,大方面對自己的殘缺;王蜀蕎亦然,當她決定了不再在意別人的目光後,就毅然拿掉偽裝,讓人看見她殘缺不全的左手。她把精神全部投入藝術,化妝、造型、繪畫、服裝設計樣樣拿手。


王蜀蕎30歲學舞,起步雖晚,但表現亮麗、讓人刮目相看。三人三腳舞團的舞蹈,她和林睦卿一起編排,舞衣,王蜀蕎不但親手設計,還自己一針一線縫上亮片,用五根指頭完成了一般人十根指頭才能做的工作。


王蜀蕎婚後一度淡出,林睦卿長年單腳站立跳舞,體力難以負荷,原本也打算封舞,看著林睦卿最後一場告別舞,孤孤單單一個人站在舞台上,王蜀蕎忍不住掉淚。三人三腳舞團分開5年再度合體,繼續舞動生命的喜悅與希望。王蜀蕎說:「只要擁有自信,生命自然散發光彩。」


由殘障者的職業選擇是否多元化,可以窺見社會文明進步的程度。在台灣,視障者即使有他方面的才華,實際從事的工作卻多半被侷限在按摩和算命兩個行業。混障綜藝團有好幾位視障團員,他們都有過人的音樂才華,也努力在擺脫被侷限的宿命。


布農族女高音馬惠美眼睛看不見,拿手的歌曲類型卻極為多元,藝術歌曲、原住民歌謠、世界名曲、台灣民謠、流行音樂統統來,會詞曲創作也會抱著吉他自彈自唱,她的表演往往令人動容。一出生就全盲的張玉霞,歌聲神似鄧麗君,她擁有街頭藝人身分,平日和朋友合組視障樂團,假日就一個人背著鍵盤、薩克斯風在台北西門町、東區地下街或淡水等人潮聚集的地點開唱,愈忙愈喜樂,她說:「在舞台上,我才是活的,我要在表演中展現自己對生命的熱愛。」


1歲罹患小兒麻痺而不良於行的任文倩,從頸椎第3節以下到尾椎,靠著2塊長鋼條及許多鋼釘支撐。她能歌善舞,曾於19912001年拿下全國歌唱比賽冠軍,還在2006年代表台灣到荷蘭參加世界輪椅國標舞錦標賽,榮獲重殘組第5名。平時,她另外和同為輪椅舞者的許寶玉、陳依萍合組「3Q輪舞天使歌舞秀」,希望以歌舞走遍國內外各個角落。


演藝圈有一個超人氣的偶像組合F4,混障綜藝團裡也有一支F4樂團,他們自稱「異人」,也就是「異於常人」的意思。這個樂團的成員是幾位精通不同樂器的視障朋友,其中彭康福號稱「青春鼓王」「音樂怪博士」,他無師自通十餘種樂器,堪稱「一人大樂團」,即使沒有樂器,光靠一張嘴及雙手拍擊,他也能演奏出好聽的樂曲。他還有一身模仿的本事,模仿政治人物和藝人的功力令人拍案叫絕。


除了彭康福,經常以F4身分上台演出的還包括大學主修豎笛的胡清祥、曾在知名視障歌手蕭煌奇的全方位樂團內擔任吉他手的楊振斌、舞台魅力驚人的薩克斯風王子卡布達漾、以及曾經舉辦個人鋼琴演奏會但目前是混障綜藝團鍵盤手的周建宇等人。


劉銘說,殘障朋友不是能力出了問題,而是機會出了問題,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能夠表現才藝的舞台。混障綜藝團的目標,是希望成為一支職業性的表演團體,就像中國大陸殘疾人藝術團「千手觀音」一樣,以殘疾之軀塑造藝術,在全世界文化市場發光發熱。


但在現階段,混障接演的場次仍然偏低,光靠表演,團員們不足以維生,所以不少團員都必須另謀生計,綜藝團有演出時,他們再拋下手邊工作共襄盛舉。例如周建宇的主業是點字轉譯;楊振斌則從事盲用電腦教學,張玉霞開了一家精油按摩工作室;任文倩是一家服飾設計工坊的老闆…。


還有聽語障的陳濂僑,是默劇高手,有「台灣卓別林」之稱。他開過一家小小的照相打字印刷行,無奈產業夕陽化,他的店收掉了。幸好機緣巧合,他和聽障名模王曉書共同主持了公視《聽聽看》節目,他因此拿下一座廣播金鐘獎。他經常參與舞台劇演出,也在各級學校擔任手語講師。加入混障綜藝團後,他除了是演出者,還是一名稱職的義工,貼心的付出,讓他成為全團人緣最好的一位。


無論境遇好壞,劉銘總向他的團員們重申一個信念:在舞台上沒有同情的分數,只有音樂的成績。意思就是:要珍惜每一場演出的機會,以最好的演出爭取下一次表演的機會。他說,殘障者不能一味期待別人同情的施捨,只有表演傑出令人感動,身體的殘缺才會成為加分的因素。(201010月新活水雙月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16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